500家德企!这座小城招商实力为何这么强?

2024-04-24 14:59

前不久,上海举办全球招商投资大会,开展“抢企业”的招商大动作。
当大众目光都聚焦在上海等一线城市时,有座小城却早已成为了外企,尤其是德企的乐土。
这片仅809.9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超500家德企,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它就是江苏太仓。
一座江苏小城,为什么能够吸引众多德企纷至沓来?对于三四线城市而言,又该如何取经?

太仓有多强?

先来看一组的数据。
2024年,太仓有十家独角兽企业上榜。
今年初春,总投资1亿美元的慕贝尔绿色新能源汽车港项目,签约落户太仓。项目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10亿元。
过去一年,太仓市实际使用外资5.34亿美元,完成德资注册外资3.37亿美元,其中新项目39个。
最著名的,莫过于这座面积仅809.93平方公里的小城,竟吸引了500家德企落地生根。
在这里,制造业德企数量占全国10%,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工业母机等产业创新集群,总投资超60亿元,年工业产值超过600亿元。
在德国前十大机床企业中,有6家落户太仓;德国前20强家族企业有8家投资太仓,落户太仓的“隐形冠军”德企达60家。
可以说,德企的半壁江山,几乎都齐聚太仓了。
这里也成为我国德企投资最密集、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德企亩均产值达1400万元。

500家德企!这座小城招商实力为何这么强?

为何是太仓?

这要从第一个德企落户的故事说起。
1993年,斯坦姆博士来到我国,在考察了十几个城市后,被太仓这座小城所吸引。
浏河塘两岸的杉树,让他仿佛看到了家乡的黑森林,那种亲切感让他决定在这里安家。
于是,克恩-里伯斯这座拥有百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便在太仓扎下了根。
此后,先后11次增资,如今拥有1000余名员工、自建厂房7万平方米,成为年产值15亿元的“弹簧大王”。
克恩-里伯斯是德国在我国选址落户的一个缩影。
在不少德企看来,制造业更适合布局在安静的小城小镇,但对设施的便捷性也有要求,而太仓恰好符合这些条件。
作为距上海最近的沿江沿沪城市,太仓主城至上海市中心仅有50公里。企业所需的人才、资金和物流等都承接上海的辐射和溢出。
此外,德企用地规模和装修标准放到太仓的话,成本要低很多。德企可以用更少的资金,打造出更舒适的工作环境。

500家德企!这座小城招商实力为何这么强?

那上海那么多周边城市,德企为什么偏偏选择太仓呢?这或许离不开当地政府提供的优质服务。
以太仓高新区为例,他们对德合作之初并非国家级高新区,难以给出“两免三减半”等税收优惠政策。但他们以服务取胜,提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比如,联合汽车电子当时最大的诉求就是尽快投产。高新区仅用10个月,就依照要求建好了3.4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厂房。
即便是疫情最严重时,供应链一度受阻,太仓政府也全力支持德企闭门生产,建立“货运码”体系,派出工作人员点对点服务企业,将每辆货车从高速接引入厂。
在太仓产业环境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有个细节信息。
除德企外,也有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数十家外企主动落户。
但太仓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们明白德企技术含量高、效益好的特点,恰好符合自己发展策略,于是将德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
随着入驻的德企逐步增多,这些企业有了共同的问题和诉求。在此背景下,太仓欧商投资企业协会(TRT)应运而生,为德企与太仓政府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平台。
在这个协会,企业、家庭等疑难杂事可直接对接政府,而政策、法规也能够传递到企业。
截至目前,TRT已拥有120余家会员,均是在太仓的外资企业,其中德企占比高达95%以上。企业相关人员,还可与政府高层通过电话等方式,进行密切而频繁的接触。
区位优势的天然禀赋,再加上良好的营商环境,这座小城在对德招商方面,也跑出了“太仓速度”。
第2家到第100家德企落户,花了14年;第100家到200家,花了6年;200家到300家,花了5年;再到400家,时间仅用了不到3年。
在这个过程中,隐形冠军也越来越多,如全球电气连接件隐形冠军菲尼克斯,轴承巨头舍佛勒集团,世界领先的热成型包装机制造公司德国莫迪维克等。
这些“隐形冠军们”,多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对工人能力素养要求较高。
为解决德企用工问题,太仓引进德国的“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一边在职校学习,一边在企业进行实习。这一制度,为当地德企先后培养了近万名蓝领技术工人。

太仓模式是否可复制?
在全国都在拼招商的今天,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在哪呢?
太仓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杆案例。
最早一批落户太仓的德企,看中的是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然而,上海周边有不少城市,且都建设了高标准开发区,硬件设施方面均处于同一起跑线。

500家德企!这座小城招商实力为何这么强?

在这种“同城效应“接近的情况下,优质且精准的服务才是制胜之道。
太仓深谙此道,对于入驻的德企,太仓实施了精准服务、满意服务。
比如,从意向考察到落地,当地政府都会派一名会德语的员工与外资企业对接。
德企负责人甚至可以跟市长和书记直接联系。
再比如,在德企来到这里之后,若面临知识产权纠纷,可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
不仅如此,太仓还注重打造德国风情的生活环境,让德企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
说到底,太仓只是真正为企业做实事,帮助德企和本土企业共同发展,这或许值得我们学习。
地方政府可为入驻的企业,完善政策法规、提高行政效率,为企业提供细致入微的关怀。
从项目洽谈到落地投产,让企业在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和周到服务。
通过亲商、安商的环境,让企业既能进得来,也能够留得住。
同时,太仓十分重视职业教育。
他们参照德国模式,建立双元制职业工人培训中心。一方面,既然为德企提供了人才支持,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太仓当地的就业。
地方政府可结合招引企业的发展需求,盘活本地科教资源,如与当地高校合作,为当地企业提供人才等。
随着外资的不断发展和转移,一线城市或已不是主要市场,二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都有机会。
事在人为,只有围绕“同城效应”,注重提高城市能级,精准服务,才有可能掌握主动权,在招商引资大潮中崭露头角。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
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每周行业资讯,最新政策信息、项目信息为您推送

全部

招商资讯

载体信息

产业园区

优惠政策

研究报告

项目播报

订阅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