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到底有多少个“曹县”依托特色产业样本抢占了全球市场?

2021-07-23 14:41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产业,那就是一座“空城”。

前不久,曹县的“出圈”正是这样,以汉服、殡葬用品等产业集群为支撑,撬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大杠杆。这样小产业发展为“一支独秀”的地方,也不在少数。参谋君带你看看,这些小城的产业发展有着怎样的成功经验,以便供大家在地方产业发展的推进工作中互相借鉴。

东方提琴之乡——泰兴黄桥

全国到底有多少个“曹县”依托特色产业样本抢占了全球市场?

说起黄桥,你可能想到是古香古色的街头巷尾。而事实上,全世界最大的小提琴生产基地就在黄桥镇。 据悉,全镇拥有提琴、吉他、钢琴等生产企业2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40多家,年产各类提琴70多万只,其他乐器产品100多万把,占全国提琴生产总量的70%以上,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0%以上,是世界最大的提琴产业集聚区。黄桥镇用50年的时间,把提琴从低端做到高端,由国内销往国外。这里的提琴产业,究竟是如何崭露头角的? 第一,当地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自古有着水上枢纽之称,具有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距离南京和上海这两个大城市都很近,产品无论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出口国外都很方便。 第二,招商引资观念思想开放。政府在提琴产业发展上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坚持做产业与做城市、园区相结合。并围绕乐器产业链的前后延伸,充分发挥“中国提琴产业之都”的聚集效应。 第三,地方政府还联系国内相关科研院所与企业开展科研合作。创造出56项提琴、吉他等乐器方面的新型实用专利,为我国提琴产业实施规范化生产、开创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核酸动力之都——苏州昆山

全国到底有多少个“曹县”依托特色产业样本抢占了全球市场?

2008年,当昆山高新区喊出“做核酸,到昆山”这句话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十几年后的今天,这句话成为全球小核酸领域发展的“风向标”

作为苏州生物医药战略性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核,昆山小核酸及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十余年布局,已完成“从零到一”的构建和发展,形成以小核酸产业为代表、创新药物、医疗器械和生物材料等方向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现在来回顾,昆山小核酸产业从“一株苗”到“一片林”的发展之路。其实,昆山“无中生有”的核酸创新发展的历程,更值得思考。 可以说,产业化平台的构建是小核酸产业培育的关键。2008年,昆山政府出资成立昆山高新区工业技术研究院小核酸生物技术研究所作为孵化实体性平台;同年,进一步建立起小核酸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平台,吸引了国内大部分小核酸企业和一批产业链上相关的企业在此聚集。 并且,还提出“聚力创新求突破”,力求在创新上有新的突破。比如,在产业培育上,要精心打造1至2个高端产业;在政策突破上,充分发挥沿沪对台优势,深入推进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建设。 当然少不了昆山对最有条件、最有基础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企业突破关键技术、创建自主品牌、制定行业标准,在相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形成领跑优势。 

泳装制造之城——葫芦岛兴城

全国到底有多少个“曹县”依托特色产业样本抢占了全球市场?

据统计,全球每生产5件泳装,就有一件来自辽宁省葫芦岛市的兴城。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兴城泳装就以“脚踏缝纫机,提篮小卖”闻名全国。然而第一批泳装生产者不会想到,由他们开始创立的葫芦岛泳装产业会达到如今的规模。

据悉,兴城泳装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一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年产值一直稳定在150亿元左右。目前兴城泳装产业已经拥有四个“全国之最”:拥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占国际市场份额的20%,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占网上泳装出货量的80%;拥有全国最大的网上电商交易额。 那葫芦岛兴城为何特别能卖泳装? 除了天然的生态优势为兴城的泳装产业发展奠定了优质基础之外,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服务,是政府‘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的成功合作。 为促使兴城泳装成为产业集群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多样化的特色产业,政府开始建设泳装产业园,引导规模企业和新建项目入驻园区,以增强集群效应。 一直以来,泳装都被认为是低端制造业,在2011年之前“无品牌化”的自主发展。在政府和产业升级的大力推动下,企业泳装品牌意识的觉醒,从“贴牌”向“创牌”、从“制造”向“创造”的跨越。 与此同时,政府减免了办公地点的租用费,还积极开展泳装行业线上直播培训工作,并举办首届2020中国国际泳装线上云展。 

智能马桶之镇——浙江台州

全国到底有多少个“曹县”依托特色产业样本抢占了全球市场?

作为我国第一个智能马桶盖的诞生地,发展至今,台州逐步成为我国起步最早、产量最大、企业最多、配套较全的智能马桶产业集聚区。 公开资料显示,2019—2020年,浙江台州智能马桶产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100%,相比2015年的12.5%,整体提升了87.5%。目前,台州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马桶制造基地,中国每10台智能马桶中就有6台产自台州。 台州的目标是到2023年,把马桶培育成1050亿元的大产业。一座浙东南的小城,何以喊出这样的豪言壮语? 针对关键零部件、制造、设计3个环节,成立了政产学研检联盟。在产业平台上,政府投入1.2亿元,无偿提供4200平方米建筑,推进智能马桶国家检测中心建设。并且,还倾斜各类资源要素,全力保障重点骨干企业裂变发展。 地方政府还通过承办智能马桶产业高峰论坛及国际标准研讨会,与国内外权威标准机构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让智能马桶拿到海外“通行证”,抢占国际高端市场。 随着台州智能马桶产业的不断壮大,模仿本地企业的产品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台州市有关部门果断出手,或者联合质量质量技术监督局打假,加强行业自律,帮扶企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 

眼镜生产之地——镇江丹阳

全国到底有多少个“曹县”依托特色产业样本抢占了全球市场?

全世界每两个人戴的眼镜中,就有一个人的镜片产自江苏丹阳。目前,丹阳涵盖眼镜产业各个领域,年产镜架1亿多副,约占全国的30%多,镜片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75%,世界镜片产量的近50%。

丹阳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镜片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眼镜产品集散地和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一路的发展,他们是如何擦亮眼镜这张城市名片的? 其一, 指导眼镜生产企业建立标准化体系。在规模生产企业中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帮助他们建立各个生产细节的技术标准体系,以及与之匹配的经营管理标准体系和各岗位操作的工作标准体系。 其二,对本产业区内的500多家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梳理。列出70%有生产能力的企业逐个联系,摸清产能,迅速确定了重点生产企业名单,帮助零售商和制造商进行精准对接。 除此之外,丹阳眼镜产业与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进行产城融合,这“一产一城”,好比两个轮子,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双轮驱动效应。加强了眼镜产业的辐射力,让丹阳眼镜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使眼镜具有极大的市场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 再者,利用眼镜商会团体,加快团体标准研发。多年来,眼镜商会在宣贯眼镜产业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提升产品质量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语

从家庭小作坊到标准化公司运作,这些产业群就如同一个生态圈,包罗万象的同时,却也更加鼓励“适者生存”。虽然每个产业起初发展都有标准滞后、研发薄弱、品牌意识缺失、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短板,但发展中离不开政府对特色产业前瞻的眼光、政策的扶持以及人才的引进,使其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的优势产业。

来源:招商网络

展开
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每周行业资讯,最新政策信息、项目信息为您推送

全部

招商资讯

载体信息

产业园区

优惠政策

研究报告

项目播报

订阅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产业扶持政策
  • 企业投资政策
  • 土地厂房政策
  • 其他相关咨询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